2005年10月12日,星期三(GSM+8 北京时间)
浙江法制报 > 第十五版:旁听 改变文字大小:   | 打印 | 关闭 
与阳光一起飞翔
口述 耿德迎 整理 陈卓

  说起我们这支队伍,我爱用这样的句子:从风光旖旎的西子湖畔,到美丽富饶的东海之滨,活跃着一支文艺轻骑兵——浙江省军区文工团。
  我对这支队伍充满了感情。她在1983年重建,我1990年来到这里,从第二年开始担任文工团团长。“为兵服务、为战斗力服务”的方向,“兵写兵、兵演兵、兵唱兵”的传统,大家一直坚持着。
  从高山哨所到海岛军营,从城市到乡村,都洒下过文工团辛勤的汗水。这支队伍曾5次赴京、4次进中南海,向党中央、中央军委首长汇报演出,还曾被解放军总政治部授予“业余的战斗风格  专业的艺术水准”的锦旗。
  多么辉煌的成绩啊!这是几代人传承接力的结果,是我们的骄傲。
  20多年来,我们演出了2万场,有2000多件作品在省军区乃至全军、全国获奖,近百官兵荣立三等功;文工团先后荣立集体二等功两次。同时,也为军地专业文艺团体培养输送了一批优秀人才。
  现在,浙江每个城市都有我们的退伍兵,他们还把文化工作的光荣使命带到了每个城市,影响着他们周围的人。
  不久前我遇到了一位1995年退伍的战士,现在在温州某电视台工作。她一见我就笑着说:“现在晚上做梦还怕跳舞动作做错呢!”在的时候热爱,走的时候留恋,回家了就怀念。只要来过这里的战士,都会经历这样的过程。

  我们这支队伍,参加过4次中国艺术节的演出。
  去年“七艺节”时,我们联合省武警总队文工团特别推出了专场演出《美丽的地方可爱的兵》,我们要在国家级艺术节的舞台上展现新一代军人的形象。
  那次表演的节目基本上都是部队创作的精品:开场曲《绿色浙江》的歌词获得过浙江省歌词创作一等奖;《海岛的眷恋》曾获文化部群星奖创作表演双金奖;小音乐剧《阳光哨所》曾获全军第五届战士文艺奖创作表演双金奖……
  这些节目演的都是战士身边的小事,却反映了官兵们的奉献精神。“看了这台演出,我觉得我真正走近了战士,明白了他们苦中作乐、无私奉献的人格魅力。”听到观众们由衷的赞叹,我觉得我们的付出真是值!
  台上一分钟,台下十年功。平时,战士们训练、排练,一样也不能落下——这可是一支连续3年被评为全军优秀演出队、“文化工作出战斗力”的队伍。
  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,《胜利之歌》交响音乐会是我省系列纪念活动中规模最大的重要文艺活动,我是音乐会策划组成员之一。
  省军区很重视这次演出,特地抽调了100名官兵参加演出,而且要求很高——无论是动作、气势、精神状态,都要表现出当代军人的风采。参加演出的官兵自从开始排练后没有人请过假,他们常常白天坚持集中训练,再利用晚上和业余时间进行个别训练。由于战士们没有经过专业的声乐训练,要将原先的“喊歌”变成演唱艺术歌曲,真下了不少功夫。
  由于这是一台大型交响音乐会,突出以音乐为主的表演形式,又带有强烈的历史感,所以别出心裁地设计出“雕塑式”的舞蹈。我们文工团在苦练之后终于达到了这个高要求,排练和公演时都受到了地方各级领导和专家的称赞。得意的笑就一直挂在我的脸上,走路的步伐都轻快了不少。
  我知道,战士们也都喜在心里。可我嘴上还是不说什么,只是要求他们更加完美。因为我的角色是:他们受到表扬时,给他们提个醒、严要求;他们受到挫折时,给他们鼓个劲、不气馁。严格才能出成绩,才能带好兵。

  作为一名军人,我见证了这个时代伟大的变革。1980年,改革开放刚开始,18岁的我南下入伍。坐在北京开往浙江的火车上,窗外一片生机——全国都在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,一个新的时代正在开始。
  我干过很多岗位,炊事员、司务员、报社通讯员……惟一不变的是我对文学的热爱——处处留心皆学问,我要和这个时代合拍共振。军营文化也给了我施展才华的舞台。我告诉自己,我首先是军人,然后才是词作家。
  每年我们都下部队、吸取部队的养料;我每到一个地方,都会有给当地战士写歌的冲动——歌是抒情的最好方式。那次去大陈岛,看到战士每天行走于岛上仅有的一条水泥路上,把豁达乐观带到训练场、带到菜园里,在这里一棒接一棒地敬业奉献……我十多天夜不能寐。等情感升华之后冷静下来,我写了一首歌献给他们——《大陈岛海防营之歌》。
  “写的就是我们啊!”战士们争相传唱。从此这个营就有了他们自己的歌,也有了给每个新兵的好礼物。
  25年了,浙江成了我的第二故乡,她丰富而有内涵的文化,多彩的风土人情,一直激发着我的创作灵感。为浙江创作歌曲,也是对这片热土的回报。
  那次我为“绿色浙江”创作的歌词《绿色·锦绣·浙江》出来后,省内外20多位专业作曲家都为之谱了曲,后来选取了10首曲子,由杭州师范学院的10位歌手逐一演绎,由各方综合评选。说实话,大家给了我如此高的肯定,我非常感动。
  去年9月,我听说正在征集杭州市首届“邻居节”节歌,手又痒了起来,马上坐下来写歌词,一写就是两个小时。第二天一早,我就把写好的歌词传了过去。
  “熟悉的人,亲切的脸,天地情缘;我们拥有一个美好的家园。邻居啊邻居,抬头相见关爱相伴;邻居啊邻居,风里雨里一个心愿……”
  终于,我的歌词中选了!我想,也许是我在字里行间流露出来的真情打动了大家。让我意想不到的是,结果公布的第二天就有人打来电话,提醒我们赶紧要为邻居节的节歌节旗注册,以免被别人抢注。
  那年中秋,因为这首邻居节的节歌,我还成了省府路小学的“学校教育监督员”。学校邀请社区、街坊邻居200多人到学校欢聚一堂,和全体学生一起欢度佳节,共同感受中华民族优秀文化。孩子们用热烈的掌声欢迎我,都叫我耿伯伯。校长说,学校是联系社区亲情的桥梁,孩子是联系邻里温情的纽带。他说得真好,参加这样的邻居节,我的心灵也得到了净化和震撼。

  公民懂法维护法,就会人心向善、生活向上。我不仅平时特别爱看惩恶扬善、主张正义的法制报,也特别愿意讴歌赞美法治的进步,还因此和这个时代的一些法律界精英结了缘。
  去年,省里举办了一台《与法同行》的法制文艺汇演,调集了全省各地的精彩节目,我有幸成为总撰稿人。我平时就比较注重积累法制知识,为了这次任务又阅读了大量材料,最终写出的开场白和被誉为“既有阳刚之气又有法律温暖”的主题歌,吻合了晚会的气氛。我还因此收到了主办方的感谢信。
  一知道要为“全国我最喜爱的十大民警”之一王法金编个剧本,我第一个想法是:要马上见到他。星期天我就出发了,跟着他去辖区走访。其实,此前我手头已经有他的详细材料了:光碟、各种资料、相关报道……可是我一样也没看——我不希望那些已有的模式“误导”我。我要直接走进他的工作和生活,收集鲜活的第一手材料,用自己的眼睛和心灵去体会一个真实的王法金。
  渐渐地,我感到自己和他已经成了兄弟。他就是一个很普通的人,很亲切。临别时,他还嘱咐我别把他的形象拔高了,他希望把真实的自己展现给大家。
  回来下笔,我很从容。从“黄手帕”入手,真实感人的小细节,切口小,意义大。我觉得自己已经进入了他的世界。
  一天,我在《浙江法制报》上看见了“法官妈妈”贾建平的事迹,当时就感动得不得了,立即提笔。于是一首《法官妈妈——为南浔法院贾建平而作》应运而生。
  “你是一名法官/你是一位母亲/你的笑颜春风沉醉/你的身影和蔼可亲/你的公平让人贴近/两百个孩子是你最大的欣慰/啊/几十年的风风雨雨/付出多少意切情真……”
  作品发表了,我还把它和我的诗集一齐寄给了贾建平。没想到,不久,她就给我回了信:
  “您的诗歌收到后我已经阅读了许多遍,写得太好了,很精彩,很感动,文笔美极了。我以前是学理科的,……所以写作水平实在不敢自我恭维……故而对你的著作钦佩之极。今天给您这位大作家写信心中挺紧张的,请多多批评指正。”
  她实在是个非常谦虚本色的人,觉得自己只是做了一名党员、一名法官应该做的工作。她说今后将踏踏实实地做好教育、感化、挽救未成年犯和预防青少年犯罪的工作,为构建和谐社会贡献一份微薄之力。她的回信我会一直珍藏,作为激励自己不断前进的动力之一。

  父亲是在1998年全国上下抗洪那年去世的,弥留之际想见我一面却没能如愿——那时我正带队赶排文艺节目慰问抗洪凯旋的官兵。我牵挂家乡,每次回家,躺在木床上能睡得很沉,有慢性鼻窦炎的我,居然能嗅出泥土的清香来。
  当兵已经25个年头,有一种感动不时地敲打我的心灵——温暖的组织和亲人般的首长、战友,是他们的人格魅力不断鼓舞着我发奋努力。
  年龄越增长,感情越丰富,西子湖畔的柳浪闻莺与老家的柳树云烟,不时地撞击着我的情感。我笔耕不辍,妻子和女儿是我作品的第一读者,她们满脸微笑着称赞“不错不错”,我也就真觉得“不错”了。
  我时常会问自己:“你像一个回报社会的人吗?”
  我觉得是。反思良久,我会给出这样的答案。
  我总是在快乐中创作,在创作中快乐。有时候饭吃到一半,碗筷一推就走,夜里突然有了灵感,就起身动笔。
  写得再好、奖拿得再多,不如写到战士的心坎里去——这才是我最得意的地方。
  今后创作的路还很长,人生的路也很长,我会认认真真地做个好人,争取多写一些被大家认可、传唱的歌曲,回报我的首长和朝夕相处的战友,父母的养育之恩,还有家庭的帮助和理解。

  这是一个名为“旁听”的栏目,特别推出“听你的人生故事”。或许你的故事特别坎坷,或许你的故事特别感人,或许你的故事给人启迪。一个故事,一段人生。心情热线:85113675,你的故事,有我在听。
    
  人物简介
  耿德迎,中国人民解放军浙江省军区文工团团长,中校军衔,词作家。浙江大学中文系毕业后,热衷军营文化,获得文化部“群星奖”、解放军“战士文艺奖”、南京军区“前线文艺奖”等。著有诗文集《雪地月光》、《耿子歌诗》,名录被收入《中国当代文艺家专集》,荣立二等功1次,三等功3次。